一、本科教学基本情况
十大网投正规信誉网址是由中原华信商贸集团投资举办的一所普通民办本科院校。2013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托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充分发挥校企融合的独特办学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着力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深化教学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持续深入开展教风学风建设,培育和凝练办学特色,学校本科教学秩序稳定优良,教风学风浓郁,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升。
2013年,学校开设本科专业28个,涵盖工学、管理学、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等6个学科门类(具体见附表1)。其中,工学专业11个,管理学专业5个,医学专业4个,艺术学专业6个,文学专业1个,经济学专业1个。土木工程专业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综合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护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
2013年,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20424人(本科生11280人,专科生8348人),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55.2%。这些学生分布在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医学院、管理学院、商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信息工程系、外语系等八个二级院系。
学校面向全国27省(市)招生,河南省计划比例为94%,学生报考踊跃,生源质量高,学校文科、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别高于河南省本科控制线13分和 28 分,文科、理科第一志愿报考率分别达到学校招生计划的155.4%和207.63%。在外省本科录取中,大部分省份本科录取平均分高于控制线20分,个别省份高于控制线40分。2013年本科新生报到率为90.04%。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分析。2013年,学校专职教师566人,兼职教师532人,折合教师总数1025人(具体分析见表1)。
职称结构:专职教师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45人,副高职称教师81人,中级职称教师66人,高级职称教师占22.2%。
学位结构:专职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位教师27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人,硕士学位教师266人,博士和硕士比例达到47.7%。
年龄结构:专职教师中,35岁以下有398人,占70.3%,36-45岁有36人,占6.4%,46-55岁有5人,占0.8%,56岁以上有127人,占22.4%。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折合在校生数)20503.6人,生师比为20:1。学校根据专业和课程需要,合理控制班级授课规模,专业课单班上课比例达到97.6%,艺术、实验实训课全部采用小班(25人以下),小班授课比例达到23.7%。
本科专业主讲教师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和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86.4%,具有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型”教师92人,占17.2%。2013年,有38位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占教授总数的84.4%,承担本科课程74门次。
(二)图书馆资源与利用。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547万平方米,内设18个书库,6个阅览室(其中1个教师阅览室、2个学生阅览室、2个电子阅览室、1个多媒体阅览室)、5个自修室,7个自修区,阅览座位6204个。馆藏纸质图书170.3万册,生均图书83.4册,电子图书160000种,纸质中外文期刊3058种,电子期刊7674种,CNKI资源数据库专辑7个,所有馆藏数据库免费开放。2013年新增纸质图书6.3万册,图书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开放管理,周开放88小时,年借还图书36.1万册(次),生均借还图书18.5册,电子阅览室读者达到7万人次,下载电子图书期刊12.6万次。图书资源及利用情况较好。
(三)校园网建设与利用。学校现已建成覆盖全校范围的有线和无线大型校园综合网络。网络出口带宽5000M,有高性能服务器12台,核心交换机设备6台,网络信息点16400个。校园网建有行政办公网络系统、教务网络管理系统,学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主要信息系统,形成了便捷规范的网络环境,基本满足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师生学习、生活服务、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工作需要。
(四)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学校校园占地总面积2185亩,总建筑面积58.76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73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0819.6万元,生均5297.4元。学校教室建筑面积29.5万平方米,生均使用面积14.38平方米,各类教室293个,总座位数30983个(其中多媒体教室 143个,总座位数20678个)。学校有田径场、室内篮球馆、室内游泳馆等体育场馆6个,运动场地面积10.9万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面积5.4平方米。其中,室外运动场地面积9.7万平方米,室内运动场地面积1.2万平方米,能很好满足体育教学、运动队训练和学生课内外体育健身需要。
(五)实验室和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学校实验室(含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有二级实验中心、实验室88个,百名学生配备教学计算机23台,百名学生配备多媒体教室座位数和语音室座位数123个。
(六)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网投网址高度重视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先后与国家会议中心、洛阳一拖、海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河南省中医院等135家企业签署了实习基地协议书,这些企业都有较强的技术力量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企业环境好、管理规范、诚信经营,可接纳网投网址82%以上的毕业生完成实训或顶岗实习任务。例如,2013年有1000多名学生在洛阳一拖实习,企业不仅派师傅专门指导,而且还在业余时间举办汽车英语和质量管理培训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大多数安排在三级以上医院实习,带教教师都有护师以上职称。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人民大会堂宾馆以及上海、郑州等五星级酒店实习。
华信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学校教学工作,与学校一起架起了校企一体、工学结合、合作育人的桥梁。他们既为学校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师资,又是学校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了学校与集团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2013年,集团公司的各类企业在学校各项实习教学中,接纳学校实习学生占网投网址当年实习学生总数的20.4%。
(七)教学经费投入。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在近三年新校区建设资金投入8.4亿元的前提下,依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逐年增加教学经费,保证教学经费足额到位,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基本满足了人才培养需要,保障了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3年,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862.89元,占当年生均学费收入的11.5%,生均本科实验经费支出136.27元,生均本科实习经费支出118.79元。本科专项教学支出290.4万元。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人才培养定位。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定位培养“基础扎实、技能过硬,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培养思路,注重因材施教,注重过程育人,促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二)专业建设。学校紧紧围绕河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专业,形成了以工学专业为主,以应用技术类专业为重点,工学、医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结构与布局。初步打造了6个优势学科专业群:即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以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为主的机电学科专业群;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以管理学和经济学为主的经管学科专业群;支持城市化建设需要的以土木工程为主的建筑学科专业群;支持信息产业发展的以电子信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学科专业群;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以艺术设计和音乐表演为主的艺术学科专业群;支持城乡医药事业发展的以护理和制药为主的医药学科专业群。致力于培养服务一线生产、管理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打造了护理学、土木工程、财务管理等一批校级优势特色专业。
(三)课程体系。学校围绕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了“基础扎实、专业实用,强化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一是优化理论教学课程体系,采用“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二是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按照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设置实践环节,建立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三级实践教学学习平台,确立随课实验、独立实验、集中实训、课程设计、认知实习、见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具体实施方案,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考核力度。三是加大选修课程比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
在学分和学时安排上,四年学制的本科专业的总学分控制在175学分以内,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400学时以内,五年学制的本科专业总学分控制在210学分以内,课内总学时控制在2800学时以内。在课程构建上,必修课约占总学时的84%左右,选修课约占总学时的16%左右。理、工、医、艺术类专业的实践课比例达到总学时(学分)的35%以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达到40个教学周;文学、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课比例达到总学时(学分)的25%以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达到30个教学周。
学校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统一规范全校公共必修课,精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推动高年级设置专业方向选修模块,增加专业选修课数量,提高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并进一步增加公共选修课数量。学校制定了《郑州华信学院公共选修课程管理办法》,规范教师开课流程,实行学生网上选课,不断加强选修课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要求。2013学年,学校共开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72门。
(四)课程建设。学校把课程建设作为教学建设和改革的核心内容,先后制定印发了《郑州华信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郑州华信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意见》、《郑州华信学院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奖励实施办法》等制度。同时,制定了《郑州华信学院2013-2017课程建设规划》,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以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为契机,以达标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加强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推动课程整合和体系优化。
学校在部分院(系)试点设立课程组基层教学组织,实行课程负责人制度,推行以课程为重点的专业教学改革模式。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重点建设了一批精品(重点)课程,充分发挥精品(重点)课程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学校整体课程建设水平。学校设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在课程建设不同阶段分别给与培育、建设资金支持,并不断加大课程建设投入力度。学校现有校级精品课程33门。
(五)教材建设。学校制定了《郑州华信学院教材选用管理及评价办法》、《郑州华信学院自编教材资助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教材管理委员会,加强对教材的建设、选用及管理。学校要求各教研室在选用教材时要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及学生自身特点选择适用教材,优先选用“十二五”规划教材、应用型教材、近三年出版的教材以及一类大社教材以确保教材质量。学校设立教材建设专项资金,资助教师编写实验实训类和应用型专业教材。2013年,选用省部级以上(含规划教材、重点推荐教材、精品教材)优质教材比例达到78.23%。
(六)教学改革。学校分阶段、分步骤积极推进三大教学改革,一是以明晰人才培养定位,确定人才培养方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二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三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考试模式改革。
学校重视教学改革,制定教学改革奖励政策,将院(系部)、教师教改成绩纳入年度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基层教研室作用,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案例式、启发式、参与式、探究式、任务驱动式和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得到广泛推广。学校重视校级教改课题立项和建设工作,已完成校级教改课题46项,同时,积极参与省市级教改课题申报。
学校不断完善课程考核方式,制定了《郑州华信学院关于改革学生学业成绩考核办法的实施意见》,改变原来重考试轻考查、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单一考核方式,注重课程考核方式的科学多样。根据课程特点和课程内容,采用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笔试和动手动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考试和技能竞赛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式,做到知识、素质和能力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积极推行考教分离和试题库建设,推广计算机网络无纸化考试。2013年考教分离和过程性考核比例分别达到总课程的33.4%和36.1%。
学校大力推广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根据课程教学特点,积极开展分段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理论和实践交叉教学等教学新模式。积极开展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教育,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七)实验教学。2013年,学校进一步对加强实验教学的组织领导、条件建设和经费投入,强化实践育人。专门安排校长助理徐春华副教授主抓实践教学工作,新建实验室22个,总投资达1500多万元。其中,机电工程学院新建了电力系统、模拟电网、模具、工业机器人、电子创新实验室等12个实验室,改造了综合实验楼、金工车间、汽车车间。建筑工程学院新建环境、材料、力学等实验室4个,新建建工实训中心1个,扩建了建筑测量实验室。医学院新建了显微镜、手术室、微免、生化等实验室5个,艺术与传媒学院对摄影、艺术设计实验室设备进行了全面更新。学校制定并出台了《郑州华信学院教学实习经费管理办法》,全年投入学生实习经费380万元。
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和开放工作。2013年,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把院系实验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纳入到期初、期中、期末的教学检查中,同时要求各院系完善所属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书,抽出专门时间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实验设备操作规程上墙,设备定期维护与保养,实验室档案资料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借用、耗材使用记录等工作更加规范。继续加大了实验室课外开放力度,共开放实验室20个,开放实验项目74个,开放学时数976个,参与学生累计11752人次。共开设实验实训课程585门(其中独立设置的实验课108门,课程设计29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408门),实验开出率99.9%,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开出率达83.8%,组织了38个本、专科专业学生进行了校内外实习,累计实习达17399人次,较好的满足了学生实验、实习实训、课外训练、科技制作、科技竞赛等实践学习活动的需要。
大力组织开展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2013年,学校师生积极参加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组织的各类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及技能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组织开展校内科技竞赛30项,参赛学生28451人次,获奖学生466人次。在校外科技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1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1项),省级三等奖以上奖项76项(其中一等奖15项)。在这些竞赛项目中,网投网址学生与国内一流的公办高校学生同台竞技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既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八)毕业设计(论文)。为了促进网投网址2013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保证2013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学校完善下发了《郑州华信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教务[2013]11号)和《郑州华信学院关于做好2013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务[2013]54号),并适时组织了初期、中期和设计(论文)工作质量验收检查。
各院(系)对2013年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位,加强组织、规划和领导,分别成立有院(系)2013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院(系)认真总结2012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充分吸收兄弟院校经验,结合院(系)实际,科学制定了工作方案,方案注重工作标准意识和质量意识,强化过程监控;各院(系)成立由高职称教师、骨干教师、兼职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选题研究小组,建立并完善了选题库,做到一生一题,选题密结合生产和社会实际,难度和工作量适中,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大多数设计(论文)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完成;各院(系)选聘师德好,责任心强,教学、科研水平较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做指导教师,同时,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热心教育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专家参加指导,指导教师的职称、学历符合要求,教师指导学生的比例适当,并建立了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全程质量责任制,把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作为评价指导教师教学工作完成情况的一项重要依据。
各院(系)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布置、开题、中期检查、初稿形成及修订、评阅、答辩、成绩评定等过程性管理。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任务书的关键内容由指导教师审定,专业负责人审核;组织学生做开题报告或开题综述(包括文献综述、方案论证、进程计划等),对不符合开题条件的限期整改、缓期开题;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各院(系)适时组织中期检查,中期检查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工作汇报,解答指导教师相关问题,对进展缓慢或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及时给与指导和帮助,对工作进展顺利、表现优秀的学生重点培养;毕业设计(论文)成稿后,各院(系)组织初审,对审出的问题及时通知学生整改,对质量低下、抄袭现象严重的设计(论文)要求学生推倒重做(每篇设计(论文)均要求在权威机构进行重复率检测,重复率不得高于25%);答辩前,各院(系)认真做好学生设计(论文)评阅和答辩资格审查工作,制定科学详尽的设计(论文)评阅标准,对照评阅标准,写出评语,并初步评定出成绩,有的院(系)还组织了预答辩,对达不到答辩条件的一律不安排参加答辩;各院(系)规范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每个答辩小组有3-5人组成,组长由精通本答辩组设计(论文)所涉及专业和技术领域的专家教授担任。答辩问题有技术含量,能反映学生设计(论文)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知识和关键技术,答辩评委现场评分,记录员及时做好详细的记录。每项工作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办公室都派人参加或组织了适时检查。
2013届本科毕业生1071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数为1024个,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完成的课题数为972个,占90.8%。设计(论文)格式规范、印制整洁、结构完整清晰、逻辑正确,文字通顺,过程材料填写完整规范,标准统一。
(九)创新创业教育。学校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理工专业成立由教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中青年教师为导师的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小组,文管专业组织经营、营销等策划方案设计,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各种创新设计大赛等。学校设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办了e网电子商务、青春假日旅行社等14个校内模拟企业组织,邀请校友和企业专家到学校做创业报告。2013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164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15.3%。
四、质量保障体系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更加确立。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任务,教学中心地位不断巩固。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2013年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教学工作16次。学校把本科教学工作和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来抓,一是明确领导责任,明确各教学单位负责人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每年例行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教学工作,每学期召开三至四次教学工作例会,总结安排阶段性教学工作。二是强化领导抓教学的制度建设,建立了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校领导联系教学单位制度、校领导带队检查教学工作制度,学校领导定期深入教学一线,调研、协调、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建立行管单位服务教学的工作机制,各行管单位签订服务教学工作承诺书,行管单位服务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作为行管单位年度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
(二)健全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学校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先后制定教学管理制度72项,涉及专业及课程建设、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教学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质量监控与评价等六个方面。2013年,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有关文件精神,对涉及教师备课、授课、听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答疑、试卷命题及评阅、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实习实训、教材选用、学生选课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学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更新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各院(系部)根据学校要求,结合院(系部)实际,也制定和完善了院(系部)教学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三)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一是学校成立了教学工作委员会、督查办公室和教学督导办公室,通过教学督察督导、教学检查、专项评估、听课评课、年度考核等,加强教学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严格执行常规教学检查制度(2013年,学校组织常规教学检查6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并抓好制度落实工作。三是开展教风学风、实习实训、教研室活动、作业布置与批改、试卷命题及评阅、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等专项教学检查(2013年,学校组织专项教学检查5次),抓重点教学环节制度落实。四是严格执行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严格考风考纪和考试管理,保障制度执行到位。2013年,共通报教师课堂违纪35人次,辞退不合格教师4人,处理违纪本科生17人,其中13人为考试违纪,师生教学环节违纪现象逐年减少。
(四)构建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不断强化教务处教学管理的基础上,学校设立教学督导办公室(正处级),聘任专职督导5人,兼职督导39人,学生信息员424人。在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统筹下,分别以不同方式对学校教学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学校领导的随机调研、听课,督查办、教学督导办公室和院(系)教学督导组的督查与督导,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的管理监控构成了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学校监控、院(系部)监控和教研室监控,构成了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五)落实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工作质量规范,教务处定期检查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与实施等状况,定期检查教材、教案、辅导、教研活动等教师的教学状况,定期组织师生座谈会、师生评教评学活动。按照教学督导工作计划,教学督导办公室通过巡课、随机听课、抽查作业、检查试卷、召开信息员座谈会、定期印发《教学督导工作简报》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形式,对教学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控、评价和督导。督导办公室履行“督教、督学、督管”职责,坚持以“导”促“督”,为进一步改进学校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
(六)注重教学监控信息处理及反馈。学校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反馈,特别是来自学生信息员的教学信息,每周收集整理后送给相关教学单位,要求教学单位及时处理,并把处理意见反馈给相关教师和学校。学校每两周编印一期《教学督导工作简报》,通过督导简报的形式通报教学质量监控中发现的问题,表扬和激励先进,批评和鞭策后进。2013年共编印《教学督导工作简报》17期,编印《学生教学信息反馈》16期,有56位教师从开学初的问题教师,到期中、期末成为了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七)抓好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学校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及《郑州华信学院院(系部)日常教学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等相关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由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统一组织,定期开展院系教学工作评估、专业教学评估和课堂教学评估。对教师个人的教学工作评估则采用同行评议、教研室评议、院系评议、督导评议、学生评议五方评议制,评议意见分别占1:2:2:2:3。评议结果作为院(系部)和教师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
五、学生学习效果
(一)学生对教学基本满意。学校不断加强教学条件和教学内涵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坚持“教学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注重因材施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堂教学的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要求,学生对学校的学习安排和教师授课基本满意。2013年全校学生在网上对全体教师教学情况进行了两次系统评价,平均满意率达到91.4%。
(二)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学校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实践教学,注重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2013届本科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76.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以上通过率47.6%。学生参加科技技能竞赛获得较好成绩,2013学生共获取国家、省市各种竞赛奖励214项,考取研究生48人。
(三)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较强。学校在注重锻炼学生基本实践能力的基础上,通过课程设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形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学生专业课考核成绩整体良好,2013年本科生毕业率为98.8%,学位获得率为98.1%。学校实行双证(毕业证+职业资格证)毕业制,各专业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积极参加护士资格证等76种职业资格证书考试,2013届本科毕业生共获取资格证书1427个,人均获得1.33个。
(四)学生体质状况良好。2013年参加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人数合计16724人,及格人数4866人,良好人数7977人,优秀人数3145人,合格率为95.6 %,良好率为47.7%。2013届本科毕业生测试人数1056人,合格率为96.7%,良好率为53.4%。
(五)用人单位对网投网址毕业生专业能力、敬业精神等给予好评。根据2013年网投网址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用人单位对网投网址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工作业绩方面的满意度分别是91.2%、97.4%、93.1%、96.8%、90.4%。
(六)社会评价较高,学校声誉良好。学校以服务社会为使命,专心办学、潜心育人,坚持“不误人子弟”的朴实信念,获得了用人单位、校友、学生家长等对学校办学定位和教育质量的一致好评。2013年向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 1071 名,抽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网投网址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工作业绩等12个方面的满意率均在91%以上,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的满意率在94%以上,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环境条件、后勤服务、就业指导等满意率在92%以上。
(七)就业率高。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形成了“校党政领导主导,主管部门统筹,院系工作为主,全校上下参与”的就业工作机制,根据毕业生和就业实际,积极创造条件为毕业生创业就业提供一体化服务,促进毕业生全面就业、对口就业、高端就业。2013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5.7%。
(八)毕业生就业岗位和培养目标基本吻合。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率为74%,毕业生就业分布在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2013年省内就业人数为 72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67.9%。毕业生就业涉及行业有行政事业单位、企业、部队、其他基层单位、城市社区等。就业单位以地方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占毕业生总数的66.2%。在学校开展相关调查中,大多数用人单位对网投网址毕业生给予较好评价,认为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较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勤奋朴实的工作态度,上手快,实践动手能力强。
六、特色发展
(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积极开展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发挥网投网址民营企业集团办学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加强学校与集团公司所属企业合作,制订了《郑州华信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与中原华信商贸集团所属企业合作的实施方案》,并与集团所属企业新郑市人民医院、河南弘大心血管病医院、河南新众康医药有限公司、宝恒皇宫大酒店和新郑市正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学校与合作企业在 “双师型”教师引进和培养,共建实验中心,共同科研开发,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共同设计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开发教材,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平台等方面进行积极合作;学校还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校授课,积极探索“订单式”、“分段式”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多样化的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模式。2013年,学校与天业民航联合开设“天业航空定向班”; 与北京华联合作开设“北京华联定向班”;与台湾亿鸿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开设“亿鸿通讯班”,建立了亿鸿通讯人才培养基地(郑州华信学院——亿鸿通讯实训中心),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进一步深化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13年,学校进一步深化教风学风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引导、加大考核激励、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等举措,促使教风学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期化,让良好教风学风成为广大师生日常的自觉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管理和考核工作。修订印发了《郑州华信学院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管理办法》(校政字【2013】62号),由教务处牵头,人力资源部、教学督导办、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科研外事处和教师所在院(系部)共同负责,对全校教师教学工作每学期考核一次。考核内容包括教师师德、教师遵纪守法、备课、授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答疑、考试命题与试卷评阅、参与教研活动和完成教学工作情况、参与系部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情况、教书育人和教学技能情况等。考核结果与教师课时津贴、年终奖金、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先挂钩,调动了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育、引导和管理工作。各院系定期召开教风学风建设动员会、教风学风主题班会,并利用校报、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开展学风宣传教育;教务、督导、学生、团委、实践中心、科外处等职能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把教育、管理、考核、奖惩等措施有机结合,推进了教风学风建设工作的扎实开展;教学管理部门修订了《郑州华信学院学生课程补考、重修管理办法》,《郑州华信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细则》(校教字【2013】6号),完善学生补考、重修制度,严把学生课程考核,毕业证、学位证发放关。2013年1071名本科毕业生中有20人不授予学位,占2013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87%。
学校在全校教学单位开展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育人工作”专题教研活动,要求各教学单位针对教学管理、课程设置、课堂设计、作业布置与评价、学生学业考核方式改革、实践教学、社会实践、科技创新与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科学增设育人环节,适度拉长育人周期,强化过程育人,共制定了56项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育人工作措施,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科学的动起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的忙起来。
2013年,网投网址教师认真教,学生努力学,学习氛围浓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网投网址学生共获取国家、省市各种竞赛奖励214项,考取研究生48人,课程考试不及格率比上年下降了16%。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2013年共招聘新教师147名 (其中,14名为高职称教师),并通过岗前培训、假期实践技能培训、达标课、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展评、教师硬笔书法大赛、师德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加强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学校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了《郑州华信学院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校教字【2010】7号)和《郑州华信学院“双师型”教师培养、认定和管理办法》(校政字【2013】22号),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双师素质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进实验室、进工作室,到生产第一线去,到实践中去,依托企业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提高网投网址专业教师的实践本领与工程技能,促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学校广开人才引进渠道,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学校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有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实网投网址教师队伍;2013年,学校从企业(行业)聘请教师104人,邀请合作企业专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学生做专题报告累计78场次,受益学生达26000人次。
目前,网投网址80%以上的专任教师既能上理论课,也能指导学生实验实训,“双师型”教师和有行业背景的教师逐年增多。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1.问题及不足
(1)师资队伍总量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存在结构性人才短缺。在职称结构方面,高职称比例偏低,专职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只有 126人,占22.2%,大部分教师还只有初中级职称;在年龄结构上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状态,尤其是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较大,而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比重严重不足,老、中、青教师比例不协调;各专业人才分布不均衡。学校升本以来,本科专业数量逐年增多,各专业专任教师数量同期以较快的速度增加,但各院(系)之间,新老专业之间存在生师比不均衡现象,传统学科、基础类学科(外语、思政、数学)专业教师比较充足,新兴专业、热门专业、应用类专业(汽车、建筑、护理)教师数量相对短缺。
(2)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名师、教学骨干的数量还比较少,部分学科专业特别是应用性强的工科类专业,还没有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和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学术领军人物和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高层次人才缺乏,省级及以上的各类高层次人才缺乏。
(3)“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不能很好满足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要求。
2.原因分析
(1)区域条件制约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地处县级市,高层次、高学历人才尤其热门专业的优秀人才大多流向省会郑州等大中城市的高校和科研单位,导致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稳定难度加大,甚至学校多年培养的高层次人才也存在流失的现象。
(2)学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团队等高水平的科研平台相对较少,科研氛围不够浓厚,科研层次较低。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高层次人才聚集效应,严重影响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
(3)教师与业界联系少,研发能力较弱,承担的纵向课题较少。学校青年教师大多不具备生产管理和实践背景,缺乏一线行业实际工作经验和实践锻炼。
(4)学校办学时间不长,本科办学时间更短,社会知名度不高。民办高校教师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不能和公办高校享受平等的待遇。
3.对策与措施
(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及相关配套制度,多渠道、高起点引进教师,尤其是高学历、高职称和专业建设紧缺的师资。提高紧缺专业高水平教师聘用待遇,坚持突出重点、分别对待、“一人一策”的人才引进原则,多渠道、多形式吸引优秀教师。
(2)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加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围绕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完善学校学科、学术、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制度,引进和稳定优秀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并以他们为核心组建学术团队,在工作条件和科研经费方面予以重点资助。
(3)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合理开发和利用兼职教师资源。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学者、博士或博士后研究人员、有行业背景的专业人士等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定期邀请他们来校进行教学科研、学术交流、培养青年教师,指导学科专业建设等。
(4)千方百计稳定优秀教师队伍。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待遇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感情留人、制度留人的办学氛围。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术氛围,民主的管理体制,优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利于优秀人才的成长与稳定。
(5)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中青年教师到生产第一线去,到实践中去,依托企业采用岗位培训、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提高网投网址专业教师的实践本领与工程技能。积极引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
(二)教学管理有待继续加强
1.问题与不足
(1)教学管理队伍人员配备不足,整体管理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大部分人员年龄较轻,工作阅历不足、职称学历不高,需要提升。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人员编制不齐,且兼职人员较多,流动性较大,不利于教学管理制度的连续性,影响管理效果。
(2)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学校各教学环节都建立了管理制度,但是督促检查的力度不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有待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尤其是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还不够充分,与教学管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3)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三级质量监控还不够协调,院系级质量监控还不够精细,还缺乏常态化,院系层面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教学检查、督导和教师教学的和谐统一关系尚未完全建立。对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缺乏有效监控,教学质量信息反馈与改进机制不够完善,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处理不够及时严厉。
2.原因分析
(1)教学管理干部的队伍建设滞后于学校发展。队伍年轻、专业化程度不高、不够精干。部分管理干部缺乏对高等教育规律的研究,教育管理理论不深,对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缺乏深入研究。有的教学管理人员整日忙于日常事务,研究与创新不够。
(2)教学管理整体投入不足,教学管理人员普遍待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优秀教学管理人才的引进、稳定和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3)过度强调校级教学管理的监督和评价职能,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校级教学管理的研究和指导作用,同时也影响了二级院系教学管理的主体性发挥。校级教学管理部门信息共享,高效统一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好。
3.对策及措施
(1)大力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教学管理投入,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待遇,增加教学管理队伍编制,配齐校、院系教学管理人员,改善院系教学管理条件,稳定教学管理队伍。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
(2)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完善教学管理目标责任制,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充分尊重不同专业的差异性,制定多元化的管理目标和评价标准,深化校内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制定有利于优秀教学管理人才脱颖而出、长期稳定的政策。
(3)积极引导、强化激励措施,切实提高教学管理研究水平。在各级教学管理人员中,大力提倡科学研究和管理创新,形成浓厚的管理研究和创新氛围。厘清校级教学管理部门工作职责,完善协同管理机制,形成管理、监督、指导、服务一体化的教学管理格局,充分发挥二级院系教学管理主体作用,构建和谐统一、务实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
(4)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修订完善三级教学质量管理实施办法,加强教师管理、学科专业建设管理、课程建设管理、教学运行环节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管理等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制度体系和质量标准。进一步加强校内专业、课程和教师教学评估。强化质量监控体系的调控作用,多渠道收集教学信息,完善教学信息处理反馈体系,形成全面合理的分析评价机制和改进机制。充分发挥院系、教研室和广大教师的主体作用,让每位教师都掌握教学质量标准,执行教学质量标准,发挥质量监控体系的监督作用和导向作用。
(三)教风、学风有待进一步提高
1.问题与不足
(1)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偏低,人生理想不高、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和习惯不完全适应大学学习。
(2)教师职业理想不够坚定,良好职业道德尚未完全形成,潜心教育,教书育人的工作热情还没有充分的激发出来。
(3)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评价制度尚不够科学完善,探求未知、创新研究的浓郁学风还没有完全形成。
2.原因分析
(1)招生规模扩大导致生源质量有逐年下降趋势,三本层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2)部分教师缺乏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人民教师荣誉感和使命感不强,教师队伍较年轻,少数人存在工作责任心不强现象。
(3)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制度不够具体精细,操作性不够强。学生学业评价制度改革还不到位,师生创新研究的激励措施还不完善。
3.对策及措施
(1)完善学校招生政策,提高适合学校教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的学生报到率。加强新生入学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教育、大学适应性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努力为学生学习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努力为教师教学、生活、科学研究提供便利条件。加大对教师日常教学管理和考核力度,建立教师选拔、培养和退出机制,完善学生学业考核制度。